洛陽文化產業發展有何優勢、現狀如何,未來發展的機遇在哪里,如何才能做大做強?昨日,在洛陽文化產業創新論壇上,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劉結成、廣州市文化創意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朝峰、洛可可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三位嘉賓圍繞上述問題,各抒己見,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建言獻策。
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
●劉結成
五大驅動,做大做強文化產業
洛陽是千年帝都,歷史文化悠久,但怎樣把文化資源轉變為產業優勢,亟待思考和解答。
洛陽可通過五大驅動,做大做強文化產業:一是戰略驅動,在全市范圍內形成針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性規劃;二是資本驅動,即充分發揮資本的引導、推動作用,推動文化產業發展;三是人才驅動,大力引進或培養文化產業人才,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;四是技術驅動,善于運用最新的技術手段,更好地、更直觀地展示文化產品,推動文化產品產業化進程;五是營銷驅動,通過打造品牌,洞悉市場發展最新態勢,不斷加大對外營銷宣傳力度,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。
要想把傳統文化轉變為現代產品,必須為傳統文化注入現代內涵,并根據現代人的喜好、需求、審美觀念等,對傳統文化進行詮釋。
文化產業如何實現產業化?首先,是政府、企業、個人之間協作,努力營造消費文化產業的氛圍;其次,要學會用現代的方式發展傳統文化,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消費需求;最后,要全力拓展文化產業的深度和廣度,延長產業鏈條。
廣州市文化創意行業協會秘書長
●陳朝峰
整合各方力量,打出“組合拳”
洛陽在全國文化板塊中應該占有什么樣的位置?目前的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了怎樣的時代?在未來的五年內,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?這三個問題代表著洛陽文化產業發展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只有弄清這些問題,才能為洛陽文化產業發展找到明確的定位和發展思路。
從過去來講,洛陽歷史文化悠久,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題材,但目前挖掘的廣度、深度還遠遠不夠;從現在來講,文化產業營銷模式多樣化,微博、微信營銷已不足為奇,文化產業發展已進入“文化無領域”的時代,文化產業營銷更講究如何更好地互動、更好地組合各方資源;從未來講,文化產業發展日新月異,變化不斷,需要準確判斷未來發展的趨勢。
解決這些問題的“藥方”是:整合資源,打出“組合拳”。如果任由各個企業單打獨斗往往事倍功半。一些洛陽本地聯系緊密的文化企業可以整合起來,抱團發展,共同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。
洛可可設計集團董事長
●賈偉
敢于“走出去”,走品牌化發展之路
助力洛陽文化產業發展,企業家要注重四個發展路徑。
一是敢于“走出去”。比如,中國大熊貓走出中國,到好萊塢拍成了《功夫熊貓》。“功夫+熊貓”產生了一個全新的概念,突破了中國對大熊貓原有的一些理解。一些文化產業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非常值得借鑒,洛陽本地的文化產業企業一定要走出全省甚至走出中國,大膽學習、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的文化產業發展理念、模式。
二是研究當前文化消費的新趨勢。文化產業未來的消費主流是80后、90后,要充分考慮這一群體的消費方式和喜好。
三是走品牌化發展之路。任何一個產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,而一個品牌的生命周期相對要長很多,品牌化能讓文化產業企業走得更穩更好。每個文化產業企業家不僅要關注自己的文化產品,還應認真梳理一下企業品牌,看看自己的品牌背后有沒有故事、有沒有人情味,能不能體現企業的信仰和支撐企業未來發展的需求。
四是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統。有了好的產品、品牌、營銷模式還不夠,還要有系統運作一個品牌的模式。這個模式要能夠整合來自政府、企業等各方的資源,調動各方優勢,推動文化產業系統化發展。(記者 孫小蕊/文 魯博/圖)
?